楊君,云池港公司技術設備部電焊工,一名80后青年,退伍軍人。他勤勤懇懇,扎根一線,在港口每一個需要他的地方,都“熔”入了他對工作的執著和熱誠。
工作“較真兒”
2021年公司散貨作業量大幅增長,設備故障率明顯上升,楊君的工作量也急劇增加。對此,他毫無抱怨,幾乎總是最后離開維修現場,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2021年1月26日部門安排楊君牽頭對2號料斗進行大修,他不怕臟不怕累,想在前干在前,為了節約維修成本,他主張廢舊翻新回收利用,真正做到“節約從點滴做起”;為了縮短工期,他主動提出放棄周末休息,眼睛被濺起的電焊火星灼傷也毫不在意,直到圓滿完成任務。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對工作的那股拼勁兒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與楊君工作過的同事無一不對他交口稱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崗敬業、什么是無私奉獻。
做事求“精”
在云池港工作的這幾年,楊君不僅積累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還對工作保持著近乎執拗的認真細致,凡事都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2021年3月26日早上,生產部門反映在汽車卸煤作業時,部分掛車墻板格柵布置較密,鏟斗無法進入車廂作業,只能人工卸車,每車耗時較長,希望能盡快對裝載機進行適應性改造。楊君接到任務,立刻拿上卷尺火速趕到現場,一邊觀察、測量相關數據,一邊咨詢現場作業人員了解作業工藝,實地勘察后便立即行動。當天他加班加點,工作至深夜,利用公司現有材料為斗車制作出了一副可拆卸推料板。第二天生產部門反饋改造之后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平均每車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卸煤作業。
公司設備涉及到的零部件種類繁多、技術標準不一,但楊君都熟記于心,出現問題總能完美解決。他嚴格要求自己控制作業質量,每次焊接必定牢固,每顆螺栓必定擰緊。一線作業職工都說,只要他經手修理的設備,用著放心。
技術創“新”
楊君善于動腦,不斷運用自己扎實的技術和豐富經驗,對設備進行優化改造和技術創新。
2021年11月中旬,正值華潤電煤集中到達,作業時間緊,任務重。由于2臺門機起升機構鋼絲繩卷筒繩槽磨損嚴重,存在安全隱患,急需處理,解決這一問題的任務便交給了楊君。他仔細研究維修方案,查看卷筒磨損部位及其磨損量,發揮技術特長,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對卷筒磨損部位進行堆焊處理,再對堆焊處進行打磨。工藝雖簡單卻顯著提高了卷筒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勞性能,實現了磨損后卷筒的迅速修復,節省成本二十多萬元。
楊君很平凡,但是在這平凡的背后我們看到了許多無法被平凡掩蓋的光芒。他專注在焊工這一普通的崗位上,秉持初心,努力奮進,為港口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