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港投集團川南港務公司傳來好消息,四川首個5G智慧港口項目——宜賓港5G智慧港口一期一標段自去年11月上線試運行以來,港區作業質效大幅提升,人工成本明顯下降,節能降耗初見成效,更好地服務了川貨出川出海、助力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
川南港務公司是四川省港口整合之下的積極產物,借助數字化東風,四川港口整合“化學效應”也進一步凸顯。
三港協同發展
讓經濟效益最大化
位于長江黃金水道上游的瀘州港、宜賓港和樂山港三港目前已形成川南港口圈,成為長江上游貨物出川出海的重要物流通道,三個港口也已逐漸形成各自優勢和職能定位。
瀘州港立足川南、聯動成都、服務德綿,重點服務成都經濟區,穩步支撐四川外向型商貿經濟發展的全程商貿集裝箱樞紐港;
宜賓港扎根本地、聯動川南、拓展攀西,輻射川滇黔,充分賦能四川外向型產業、服務地方政府招商引資以及臨港適水產業聚集的綜合型工業樞紐港和智能示范港;
樂山港將逐步打造成為成都平原重要出海港,重點服務四川省重大裝備制造的重大裝備樞紐港。
如何將經濟效益最大化?四川省港投集團按照港口整合“四個統一”要求,組建成立下屬川南港務公司,進一步明確川南港口的發展定位,整合港口資源,持續推進港口一體化運營,有效釋放川南“三港一水”協同效應。
通過資產劃轉,川南港務公司控股瀘州港務公司、宜賓港公司、東樂公司、長運公司以及融澤再生公司5家企業,并將匯通物流公司、宜賓三江公司納入管理,擁有下屬三級及以下企業20家。
讓川南三港變“一港”,整合并不能只停留于讓三港“同乘一條船”,而是要借數字化東風,將5G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延長“一港”的航線,提高港口資源利用率及港口運作效率,提升港口經營效益,實現四川省委省政府“三港整合”戰略意圖。
近兩年,在川南港務公司刮起的第一陣風,就是基于5G技術的“數字化東風” ——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化平臺。
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川南港務公司完成營業收入25.02億元,占全年預算目標的25.02%;完成外貿收入4.72億元,是全年預算目標的47.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25萬標箱,同比增長50.79%,其中外貿箱量1.43萬標箱,同比增長15.89%;完成貨物吞吐量約99.87萬噸,同比增長20.11%。
數字化轉型
助力港口一體化運營
“同乘一船,就意味著大家要同頻共振,抱團取暖。”川南港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歐陽直言,以前三港互不聯通,各自發展,貨源市場難免有交叉重疊的時候,這就導致“低價爭業務”的怪象,不僅擾亂了市場,形成惡性競爭,也不利于全省港口經濟的發展。
為破解這些問題,川南港務公司首先對貨源進行了統一管理,一方面對港口之間非競爭業務制定最低價,以吸引公、鐵貨源;另一方面對港口之間競爭業務制定統一價格。同時,還先后制定了《港口統一收費管理辦法》《港口裝卸價格及審批權限管理辦法》《港口進出口環節收費清單》,推動“三港”內部實現統一定價,基本實現各下屬港口企業收費統一。
惡性競爭的問題解決后,川南港務公司發現,三港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各港口系統均獨立運行、缺少信息連通,業務數據分散存儲、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無法提供統一的數據分析和業務管理能力。
“不破不立,要打破以往各自為戰的發展模式。”歐陽說,“為了滿足公司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需求,同時也能帶動集團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川南港務公司成立后,我們著力打造的第一陣‘風’,就是成立港口一體化運營中心,建設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化平臺,建立四川省港口大數據中心,同時將5G技術賦能智慧港口建設方面,目前已建成運營了四川省內首個智慧港口(宜賓港)。”
歐陽表示,川南港務公司的業務目標是緊緊圍繞四川港投集團“一載體、四平臺”戰略布局,緊扣服務四川開放發展,以“構建一個體系、發展三大主業、聚焦六大臨港產業、支撐兩大平臺”為戰略引領,立足川南,全面參與四川東向南向開放通道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著力提升港口、物流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成為區域領先、行業一流的港口運營商、綜合物流服務商、集整型園區資源開發商,實現“港通天下、物達天下”。
減負又增效
5G技術推進智慧港口建設
據介紹,川南港務公司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平臺運營主要是對下屬港口的信息進行采集、分析、應用,然后從川南港務公司向各港口進行數據指令的分發。需要采集的數據主要分為三大類——基礎數據、作業數據、經營數據,也就是說,從裝卸工作、生產設備、數據采集、任務發放等方面,三港都需要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
“現在,每天港區的泊位還剩多少個?每天進出貨量是多少?堆場有多少貨?都可以在一張大屏前一目了然。”一體化運營中心負責人代鵬說,一體化運營平臺未建成前,各個港口需要定期將相關數據上報到相關人員手里,工作人員再進行核算、匯總,耗時耗力,現在大家坐在一張顯示屏前就可以操作整個港口的各方面數據,更加便捷。
“當有需要人工操作完成的任務產生時,系統將通過系統內部,或以微信、短信的方式將任務推送給對應用戶;用戶在收到提醒信息后,就可以及時處理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
在此平臺上,川南港務公司管理人員可以查看下屬企業的生產計劃,并可以按照統一管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或則直接下發重要的生產計劃。如發現下屬企業問題,以及各類異常情況,也可以做到及時介入、發掘原因。
此外,通過該平臺還可以進行計劃完成率的統計分析,為后續計劃提供寶貴的參考信息,以規避不合理的生產計劃,從而提高計劃的生產指導意義。
代鵬表示,運營數據是運營平臺的皮膚,最能直接體現每個港口企業的健康狀態。運營數據包含客戶數據、運單數據、應收賬款等,有了這類數據,才能完成經營分析、戰略策劃等。
“川南港務公司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平臺的建成,有力地增強了港口監管水平、提升管理效率、規范管理流程,借助當前的物流網、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了港口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數據標準化、日常工作自動化,為川南港務公司港口生產經營和安全環保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代鵬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