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做好對交通運輸建設的金融支持,合理滿足交通運輸重大項目和企業融資需求,是金融支持交通強省建設的重要舉措,能夠為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運行、應對疫情影響提供有力支撐。
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支持交通運輸建設,中國銀保監會安徽監管局、安徽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下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安徽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金融活水”澆灌安徽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水運業將極大受益。
支持“航道上的長三角”建設
聚焦交通運輸重大項目建設,《意見》要求,積極服務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水運方面以加快“一縱兩橫五干二十線”干線航道網建設、“兩樞紐一中心”港口建設為重點,提升水運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設“航道上的長三角”,重點支持全省干線航道網、重要公用港口碼頭、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黃金水道上的硬核強港。
在交通運輸項目貸款還款安排上,對在運營初期存在收支缺口的收費公路、船閘、港口、路衍專營經濟和機場等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評估情況,合理安排債務本息還款寬限期,原則上不超過建設期加1年。
在開展業務創新方面,《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助力交通運輸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資產證券化(ABS)、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有效盤活交通運輸存量資產,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提供投資、托管等相關服務。
《意見》還支持保險公司參與交通運輸建設。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高的優勢,鼓勵保險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股債結合、資產支持計劃和私募基金等形式,參與重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新型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以渦河為試點探索“交通+”投融資模式
《意見》提出,淮河干線航道由安徽省政府及省屬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投資建設,長江、淮河以外的省干線航道項目采用“省市共建、分工合作”模式,非干線航道建設由航道所在地市、縣政府作為責任主體負責投資建設。支持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特許經營等方式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運輸項目建設。以渦河為試點按系統觀念推進航道、船閘、港口一體化建設,探索“交通+”投融資模式,通過交通基礎設施與沿線土地、資源、產業一體化開發,不斷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
切實加強資金協同保障。市縣(區)交通運輸部門和交通投融資企業要充分發揮各類財政資金的杠桿引導作用,強化建設資金保障,激發企業投資建設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內河航道等項目的積極性。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支持收費公路、船閘、港口、路衍專營經濟、機場等項目通過發行專項債券融資,依法合規做好政府收費公路、水運和機場建設等項目配套融資。
鼓勵將內河航道與沿線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
《意見》明確,加強交通運輸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市縣(區)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程序選擇具備相應技術能力的單位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科學合理測算項目預期收益等,確??尚行匝芯繄蟾婢幹瀑|量。提前謀劃、同步推進項目各項前期工作,協調做好用地報批、征地拆遷等要素保障工作。加強交通項目投資、進度、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保障項目建設和投融資方案順利實施,確保項目按時竣工投產。加強項目運營期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參與項目全過程,提高項目融資條件與銀行信貸政策契合度,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同時,完善交通運輸項目市場化運營機制。市縣(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各級交通投融資企業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化運營模式,科學規范公路、水運收費,持續發展自主經營,積極拓展路衍專營和一體化開發。通過結合地方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市場潛力,規劃具有市場吸引力的交通運輸項目,做好招商引資和產業導入,大力發展路衍專營經濟,鼓勵將內河航道與沿線經營性項目一體化開發,提高資產吸引力。